對於凸鼻子的問與答__拜師學藝篇

回應:0

 

問題:

因為你們非常愛喝咖啡,但在台灣要找到現烘的咖啡豆非常的困難,於是開始研究烘焙咖啡豆,還特別去拜師學藝。可以分享開始研究烘焙咖啡豆的想法以及學習過程中的甘苦? 

 

Kevin回答:

為了健康,一開始只是養成每日品嚐咖啡的習慣,畢竟被醫生告誡不可以再多喝碳酸飲料了。印象深刻的是曾經買了二次同款咖啡豆,但是風味卻截然不同,才開始有自己烘焙的想法。一開始是以健康為目的來學習烘焙但也滿足我的好奇心,所以學習雖然漫長但是有趣。

咖啡烘焙一開始是先去了解簡單的烘焙原理及烘焙機的操作,像是學甜點烘焙的會有乙級或丙級的証照,但有這些技能能力也僅是咖啡烘焙的基礎而以,像是有証照的廚師會用各種的鍋具,但不一定能煮出一桌的好菜

咖啡比較難就在於,烘焙的結果外觀上可能看不太出來,但喝起來的風味卻不同。為了研究風味的標準和差異,所以再去學了咖啡杯測評鑑,幫忙自己能記錄每次的烘焙結果。研究最後風味的展現,以較客觀的方式去理解大眾喜愛的咖啡是什麼,這一層面的學習幫助我很多。

這裡,可能說一下評鑑上比較專業的部份,大概分為香氣,酸質,風味,體脂感及最後的餘韻,我想大部份在評斷咖啡豆等級時,前面四項都是一入口就很快表達出來的,然而我最在乎的不是前面的幾項,我最在乎的是餘韻,就是喝完咖啡後的感受

一杯好的咖啡不應該是在於很誇張去展現他的酸甜鹹,而是能協調的展現層次風味並且同時能有個完美的收尾。喝完咖啡後在嘴裡能延綿回甘,讓你不知不覺把咖啡喝完,還能回味再來想再來一杯

可以注意的是,我己經先把苦味去掉,以我的標準如果味蕾有感到苦味時,這是應該是要扣分的,過度烘焙的碳化才是苦味的主要源頭,基本上如果烘焙過重而產生苦味,以學習的基礎上來說就是不及格了。

我想表現的是,如果我的咖啡風味能令您回味,這是個很難得的產品。

沒有詢麗的外觀,只有單純的初心,每顆豆子都有我想要表達的靈魂。